五百元玩古董
所以五百元玩古董,這不是噱頭,而是我親身體驗。許多人心儀古董民藝,總以為是新聞報導上那些有錢人的消費品,不敢輕易涉入。
或是經常會在市面上聽到,或在某些書刊雜誌上看到,有很多的收藏愛好者或古董投資者,不惜傾家蕩產買進的收藏品,卻因是贗品而破產的故事。
因此必須瞭解,有多少能力就投資多少,比較保險。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投資,可先從幾百元起,再跟著眼力和財力提升投資。
一、不能超出經濟能力
二、假的仿古劣品不要買
假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買。因為根本沒有投資的價值。仿古的產品一定大量生產,不但質感粗也沒有收藏價值。在這裡要注意的是,不見得貴的東西就是真品,有很多古董商會抓住藏者心理,認定定價高就是真品,事實卻不然。凡是仿的無論價格如何都不值得收藏投資。
三、不能短線進出
投資古董藝術品買的是未來增值潛力,並不適合短時間內買入賣出,短線進出獲利空間非常有限,若能以五年、十年的投資角度來操作,會更遊刃有餘。
選購古董藝術品急不得,一定得三思而後行,不能見一樣愛一樣,最好平時多看書研究,多逛店家,再找出自己的收藏性向,最好能一系列有計劃地投資。
五、不要貪小便宜
低於市價很多的東西可能有問題,或許這件東西有瑕疵,或是大量傾銷,或是仿冒作品都有可能。要務必謹慎。
六、投資“簡易性”
這是指在投資時,不妨選擇鑒定不太複雜的物件,比如鼻煙壺年代不久,較無年代鑒定的問題,田黃也是比較容易鑒定真偽的物品。
繪畫品、陶瓷器是難度較高的藝術品,在鑒定真偽時,得視不同的年代做不同的判斷,考慮的層面比較多。尤其是繪畫品,每個畫家的每一個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和時代背景,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做研究,才能分辨真偽好壞。
七、不要太冷門
所投資的作品是市面上太冷門的種類,那麼增值的機會就會比較慢,如古陶器、大型銅器便是不易流通的項目,除非自己很是喜歡,即可以不考慮將來接手的問題。
八、不要太熱門
熱門是指在市面上每位藏家都在追逐的物件,其價格必然高昂,且也不易買到手。這類熱門屬性的藝術品因市場很搶手,行情已被追高,短期內不易下跌,如昌化雞血石、高古瓷器。
九、 購買順序應愈買愈精
投資古董應該是從初淺的程度買起,之後眼光到了一個程度就會愈收愈高檔。最不智的是買到收藏級的精品後,又回頭去買一些仿古、民藝品類的作品,結果又降低了自己的收藏品位。
投資古董決不是以量取勝,用買十件雜品的錢,不如集中資金好好收購一件稀有度高、材質特殊、具藝術性的作品,其將來增值的空間一定會大大超越另外那十件小作品。
當然也需要“慧眼識珠”,這些尚未被發現的小而美、樸實的老物件值得留意。在市集上,我曾經買了一堆老木所刻的人物窗花木雕板,賣家一件要價還不到500元。所以,當下我一口氣全掃貨下來,說道:「這些木雕我全要了,老闆全包下來吧(很爽)。」
所以玩民藝古董,並非一定要花費萬把塊錢才能獲得快樂或是投資效益,有時一二百元的青花碟或是粗陶器,粗獷美感也常能粧點出居家生活裡特殊的魅力。古陶瓷經歲月的韜光養晦,都會蘊含一種沈穩色調。如是偏愛木雕品,傳統糕餅店式微汰舊換新的木雕糕餅模,簡潔的窗花雕刻,甚至鄉間仍保存的木板凳、竹椅,都是垂手可得的低價民藝品。這些都是台灣先民胼手胝足的日用品,除了緬懷先人開發生活的感情因素外,經過歲月痕跡,益發烘托出一份古意更符合時下流行的文創設計風。
其實這些古董民藝在經過你的心思巧手後,變化的奧秘就在於使用價值,玩古董是一件很有文化味、歷史味的雅事。古董民藝的價值就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實用即是美,如果掌握住古物今用這個原則,像是台灣特有的孔雀椅、廟口納涼的長板條,比起現今家俱行的塑膠椅售價都不高,即實用又具收藏功效,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我喜歡收藏老東西的原因所在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