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北宋嬰戲刻花影青大碗
最早 ,唐代 時期僧人把 飲茶習俗傳入日本, 直 到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兩國海上貿易繁盛,宋朝的瓷器大量運到日本。 宋代推崇平淡、平易的審美趣味,文學藝術基本沒有出現華麗、綺靡的美學風尚,從上至下,宋代被經世致用的觀念籠罩,這與日本興起的“物哀”極其相似。 這種思想也直接反應在瓷器上,龍泉窯、吉州天目盞、建窯油滴天目,無不追求單純的釉色與簡潔的線條。於是宋瓷成為當時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貴族與茶道、花道人士爭相追求的珍品。 這種癡迷之情一直延續,始終沒有改變。 故 在日本 還保留著 大量中國古董珍品, 不少 買家 都 趁 著目前日本泡沫經濟時代 , 在低迷又便宜的日幣下 , 台灣不少古董商們都 蜂擁而至 地去 尋寶。 這件北宋標準的湖田窯影青瓷刻花 嬰戲紋 大碗 , 是這樣來的 。 宋代景德鎮窯以民間生活日用品為大宗,飲食具酒具最為多見,其刻花、劃花技法均於簡練流動中頗見功力。 而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 在 五代時 期主要是 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 到了 北宋早期 則 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 造型簡單,瓷胎較厚,釉色偏灰或米黃。多光素無紋飾。這一時期的產品,尚不具備影青瓷的基本特徵。 所謂的 影青瓷, 其 品種以青白瓷為主,獨具一格,青白瓷胎質潔白細膩,擊之聲音清脆悅耳,釉色介於青白兩色之間,青中閃白,白中泛青,釉質清澈似湖水瑩潤如玉,習稱影青,又有饒玉之譽。 鑒別一件真偽刻花嬰戲紋碗基本無須看底 , 只需看它的刀工線條神韻,底只是代表窯口正不正好不好 ! 湖田窯燒制的刻花嬰戲紋碗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釉汁在焙燒時因粘度小而易薄處泛白,積釉處帶水綠色、釉面的光澤度強、釉層透面度強、釉中氣泡大而疏。 北宋早期的釉色多帶微黃,南宋事情白藍、絕大多數都是具有晶瑩碧透,色質如玉的外觀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