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時代釉上粉彩公雞小碟

     颱風過後,還好老天保祐,街頭跟往常沒有什麼差別,故一早起身騎車前往逛舊貨區,才剛到就看見街頭某家店的老闆忙著打開箱子,顯然有一批好貨,馬上駐足下來,再定神一看,眼前果然是好東西。

老闆說:你運氣真好,剛進了一批好貨。這是清末民初臺灣民俗餐具,剛從彰化鄉下收藏家手中收購而來的,你看看吧!



    “雞公碗碟”雖說稱不上古董文物,只能算是一種民俗工藝品,但因為物以稀為貴,高貴卻不貴而討喜。雞公碗最早起於明朝,是南方民間常用的盛器,“公雞碗”也被叫作“起家碗”,在過去中國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以清晨打鳴公雞,作為一天的開始,只有辛勤勞作,才能起家立業、發家致富,進而出人頭地、揚名立萬。

    因為‘雞’在台語裡,也就與‘家’同音,所以用這種碗,有‘起家’的意思;公雞也代表著‘旺’,有家庭興旺的涵義。昔日南方人嫁閨女,必有公雞碗作嫁妝,是希望夫君成家之後,能夠考取功名,平步青雲,一生榮華富貴。

    因為臺灣、福建、廣東地區,習慣把公雞和母雞,叫作‘雞公’和‘雞母’,所以臺灣人、福建人、廣東人,和香港人,都叫它‘雞公碗’,大陸北方人則叫它‘公雞碗’。 手拿著“雞公碗碟”想到與古董界的貴族 成化鬥彩“雞缸杯”,兩者在收藏界屬於“同款兄弟”,固雖瓷面繪畫的都是雞,不過前者並沒有與後者,擁有同樣高昂的身價。

     相傳雞缸杯是成化皇帝為寵妃萬貴妃專門定制。杯上一面繪有雌雞小雞啄食在後,雄雞昂首闊步在前,前方一棵棕櫚樹,有帶子歸宗之意;另一面雌雞小雞啄食,雄雞引頸回望,搭配牡丹和山石,有花開富貴之意,寓意美好。因此,雞缸杯在古代就一直享有盛名。

明代萬曆《神宗實錄》上就有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當時就是如此貴,更不要說現在一只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約台幣10.68億元)的成交價。

    該拍賣價不但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也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雞缸杯出自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禦窯,距今年代久遠,且僅供皇家御用,量少而精。

    目前全球存世的成化雞缸杯僅十幾件,其中大部分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倫敦大英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屬私人收藏、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除此次拍賣的,只剩三只,雖非孤品,但量依舊非常稀少。拍賣的天價,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紀錄的同時,也更新了對“雞公碟”的認知度。
    以前常民百姓家用的雞公碗碟,都是由人工繪畫,再加以印模燒制,每個碗碟上的公雞、及花草圖案都不一樣,因此其收藏價值也不一般,要比通過機械所製造的餐具來得高,也更有特殊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雞公碗這種樸素的民俗餐具,也已漸漸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
     看著手上的寶物,我決定收藏雞公碗碟,目的只是為了懷舊,以紀念追憶過去的日子。這十件重見天日的淺碟,原始功用在裝沾醬油,每只直徑不等,由於來之不易,當下即決定結緣。

  古文物的市場價格有高不可攀者,有等同或低於生活用具者,文化人的收藏應該不追市場,不做投資之想,只找喜歡的收藏。想到錢,文物也就成為俗物了。

在拍賣場上競價,是有富豪們的金錢遊戲,是生意經,實在乏味,非我所能、所願。所幸他們看不上眼的文物的價值與品質,是獨立於市場價格的。

   古物的迷人之處,是它的樸拙的美,是它的時代感。當我把一只拿在手上,好像可以通過它,感受到先民文化美學。穿過時代的迷霧,看到一絲絲古早的亮光。只是這樣,就已經夠使人興奮了。
那些不為市場所喜,卻有文化價值的東西,豈不是留下來供我輩品賞的嗎?

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