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北宋嬰戲刻花影青大碗

最早,唐代時期僧人把飲茶習俗傳入日本,到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兩國海上貿易繁盛,宋朝的瓷器大量運到日本。

    宋代推崇平淡、平易的審美趣味,文學藝術基本沒有出現華麗、綺靡的美學風尚,從上至下,宋代被經世致用的觀念籠罩,這與日本興起的“物哀”極其相似。

這種思想也直接反應在瓷器上,龍泉窯、吉州天目盞、建窯油滴天目,無不追求單純的釉色與簡潔的線條。於是宋瓷成為當時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貴族與茶道、花道人士爭相追求的珍品。

這種癡迷之情一直延續,始終沒有改變。在日本還保留著大量中國古董珍品,不少買家著目前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在低迷又便宜的日幣下台灣不少古董商們都蜂擁而至地去尋寶。

    這件北宋標準的湖田窯影青瓷刻花嬰戲紋大碗是這樣來的

    宋代景德鎮窯以民間生活日用品為大宗,飲食具酒具最為多見,其刻花、劃花技法均於簡練流動中頗見功力。

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五代時期主要是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潔白,產品以盤、碗為主。

    到了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燒法,燒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

    造型簡單,瓷胎較厚,釉色偏灰或米黃。多光素無紋飾。這一時期的產品,尚不具備影青瓷的基本特徵。
     所謂的影青瓷,品種以青白瓷為主,獨具一格,青白瓷胎質潔白細膩,擊之聲音清脆悅耳,釉色介於青白兩色之間,青中閃白,白中泛青,釉質清澈似湖水瑩潤如玉,習稱影青,又有饒玉之譽。

     鑒別一件真偽刻花嬰戲紋碗基本無須看底,只需看它的刀工線條神韻,底只是代表窯口正不正好不好

    湖田窯燒制的刻花嬰戲紋碗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釉汁在焙燒時因粘度小而易薄處泛白,積釉處帶水綠色、釉面的光澤度強、釉層透面度強、釉中氣泡大而疏。

    北宋早期的釉色多帶微黃,南宋事情白藍、絕大多數都是具有晶瑩碧透,色質如玉的外觀效果。
   
    採用一邊深一邊淺的刀法,即所謂的“半刀泥”刻成,線條簡潔流暢,形象生動有趣,娃娃可愛自然,童趣雅然。

     南宋中期後品質與日俱增,紋飾繁多,以快輪拉坯,鐵刀精細修琢,胎體和釉質緻密,燒制極佳,青白釉溫潤如玉,以刻花、劃花手法作出水波、飛鳳、蓮荷、牡丹、遊魚等裝飾,簡練流暢,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刻劃娃娃構思簡練扼要,常用明快的弧形線勾勒出五官、手足、衣紋等細部特徵。寥寥數刀輪廓線勾勒出的娃娃,頭大體腴,生靈活潑,嬉戲于河塘水際看似紛繁的畫面,其實自然有趣。
匠師經年累月的技法,透過他們的手腕提按頓捺,劃出長短不一、粗細變化的同心水波紋。這些同心、水波紋,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線條的輪廓內,與複刀主線、單刀輪廓線共同構成一幅完整圖案。

整個線條變化,讓畫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無的線條。僅此一點,足以想像當時匠師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薄胎、透光,敲擊時聲音悅耳。能持續數十秒。在光線照射下有娃娃圖案。以現在的工藝是難以達到此製作水準的。真是一件難得的

只可惜有該碗從中間破裂,不過也正因如此,口袋不深的我才能收藏它。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