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木雕意外緣
這是對佛像不暸解,佛教也是反對迷信偶像的膜拜,其實佛像主要功能是希望人們可以有見賢思齊,幫助憶念佛法、佛戒的弘法修行功德。明白佛像的功能意義,自然會超越佛像的執著境界,瞭解到人生是因緣所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真我,一切如夢幻泡影,所以佛像不是叫人迷信偶像。
而我癡迷于木雕佛像之美進而去收藏,不強調藏品材質和完整度,只關注歷史留下的片片印記。木造像古意盎然,飽蘊年歲痕跡,殘缺斑駁之間,留下不可逆的歲月痕跡。木造像本身就是用有生命的東西製作而成,它能讓你一眼便感知到古味,一下子就能觸碰到歷史的斑駁滄桑。
因此雖然每周會經過瀏覽其攤位貨色,從未跟其交易過。有次偶然間看上他的攤位有個機械鐘,因為錢包內的鈔票不足只好先跟他下訂。但回家後,內心一直覺得不是很喜歡,只是突發性的衝動購買慾充上心頭。
事後隔天告訴他事由,他也不介意,但我不好意思要回那訂金,只好看看他攤上有沒有入眼的東西可買。大略瀏覽後,忽然間瞥見在攤位最後方發現這件木雕佛,心頭一緊,馬上請他拿給我上手詳細欣賞,初略看其雕工風格應是清代老件,整個原木表面還有雕刻所留下刀痕粗胚未加打磨拋光痕跡。在收藏實務中,常見明清木雕神佛像,其材質為較珍貴紫檀、檀香及黃楊木,保持本色不上漆,供玩賞把玩擺設用。另外一類採用一般木材雕刻神佛像當供奉用,為避免開裂腐朽及香火煙燻,則採上漆保護。
事實上,高古時期的木雕佛像極少使用紅木,大多是北方農村的常見樹木,紅木的大量使用是在明代和清早期,清中期以後紅木急劇減少,而隨著清朝皇室篤信佛教的影響,對木雕佛像的需求大增,出自東北的硬雜木被大量使用,並被用來冒充紅木佛像。
我看上古佛雕斑剝皮殼下的木質,凝結著生命張力與自然精華,吐納著一股呼吸的氣息。美極了!二話不說,馬上跟老闆成交。
那尊佛像是現代仿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