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龍泉窯草字碗

     由兩週八十四小時改為每週四十小時,勞工與資方對於工時及休假安排歧見甚多,抱怨聲四起,全部的焦點似乎只關注於休假長短。我覺得大家可以先暫停媒體上的紛擾,看一下比較先進的歐美特別是德國這個國家。

     目前台勞每2周工時84小時,且現有3成勞工未實施周休二日。然而德國受雇者平均每週工時為35小時、有24天的帶薪假期,在這種工時下,德國照樣帶領歐元區脫離 2012年的經濟苦海,他們到底怎麼辦到?
    
    過去,總認為老外渡假時間太多,以為老外重視休閒活動,享樂為主,不必太認真於工作上。那是因為國人資訊不清,受到不專業媒體報導所影響。

    真正在德國的企業文化裡,所有每一個人都堅守「工作就是工作!」而且是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為第一優先,並以本身工作為榮,以我們熟悉的話來講就是職場達人(古代匠心)。

    德國英文網站《在地人網》指出,德國對於在辦公室分心、瞎扯聊天的文化是「零容忍」,在上班時間絕不會有人偷玩臉書、上
PTT、團購、收發私人信件或是跟同事泡茶聊天,如果有人膽敢趁老闆經過時才匆匆把桌面切換成工作視窗是絕對不允許的。
      就算是休假日,真的就是回歸於家庭生活,徹底休息,有的郊遊,有的關在家裡,商店也不開門,街道進入休眠狀態模式。工作時專心工作,下班後專心生活。秉持著這樣的觀念,私人時間和工作時間之間的切割相當清楚。
    反觀我們國人的休閒活動,遊樂場餐館、電影院、百貨公司,到處都是人。為了吃一餐,若不先訂位,就得排隊才能慢慢輪到。餐館聲音嘈雜,人人不知不覺提高音量,一餐下來如同菜市場喧嘩般,震耳欲聾,不但不覺菜餚美味,反覺頭暈耳鳴,真的苦不堪言。
    生意好,碗盤碟子流動大,收碗洗碟無法小心。磁器易破,商家也為了利潤考量也為了避免成本支出,塑膠製品或廉價磁製品逐步進入了我們用餐生活的文化裡,實在很可惜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素有「瓷國」之美稱。據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我國瓷器創燒於商代,成熟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南北朝。到宋代南北各地名窯林立達到巔峰,隨著元人引進新釉料,出現的青花瓷器發揚光大。
    中國瓷器就是這樣在皇室貴族們,對它的喜好與追求之下,瓷器技術(古代匠心)才能不斷發展與昇華,並最終步入明清的鼎盛時代。
     這件明代龍泉窯草字碗就是在週六早上的時間,所獲得到的新收藏品。我喜愛一個人獨自去台中玉市晃晃,悠閒地去看看各攤位主人桌上的寶貝們。
    真正的好東西會散發出強勁的生命力,氣韻凝聚在肥厚的包漿中,是由玉質般的光澤向外自然散發的,那到代的氣息會不停地發出特有的光澤。
 我馬上拿起來把玩一下,問一下老板討教一番。 
    他說:「明代龍泉窯,其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青中泛白,白里顯青,具有胎膩潔白,透光見影,釉面瑩潤,色澤如玉等特徵。它不象白瓷那樣雅潔素凈,也不象卵白瓷那樣失透,牙白瓷那樣潔白無瑕,更不同於青瓷那樣以青色調為主。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燒過程中,木柴火候的控制不易、在氧化還原氣氛掌握不當等諸多因素,而使它這件碗的側邊出現米黃釉色。
「這件是開門,沒問題的好貨!」
     其實古瓷透出的氣質是任何造假者無法仿製的,它和人的外在氣質一樣,人的氣質是內在修養,學識,文化底蘊等素質的外在的自然流露,沒有內在的深厚涵養,想靠外表的人為化妝和名牌衣服是塑造不出氣質的。看一個人,只要望一眼他的氣質就基本明了他的內在涵養,任何掩飾或做作都不能改變他呈現在眉宇神色間的氣息。
     老瓷器所具有的光潔晶瑩,更為之融入了匠師藝術的靈魂,用泥土、礦石與火創造出了稀世珍寶,讓我不由得為它心醉神迷。我喜歡把古董實際用來現今生活裡,搭配好瓷器品嚐下午茶,帶給豐富的視覺和味覺雙重享受,暫時遠離紛擾的工時報導吧

留言

熱門文章